税收政策对企业赢利能力的影响
——更新时间:2006-09-28 11:40:02 点击率: 3113
赢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也就成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目前,在评价企业赢利能力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市场份额、销售收人和销售成本等方面,而税收政策并没有作为影响企业赢利能力的因素重点加以考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日益扩大,企业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过程中,自我意识和主体利益观念日益强烈。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税款支付是资金的净流出,企业的税后利润与税额互为增减,因而无论纳税多么正当合理,怎样“取之于民,用之与民”,对企业来讲毕竟是既得收益的一种丧失。如何在不违反税法而又充分利用税收的各种优惠政策条件下,预先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合法地节约税负支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影响举足轻重,成为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紧迫课题。企业科学合理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能使税负减轻,使企业拥有更多的可利用资金,能增加企业收人,提高资金利润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处于良性循环中,有利于达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同时,由于税法除了实现稳定的财政收人职能外,还发挥宏观调控等效应。各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者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无不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加以利用,并制定了不同类型的税收政策,使得无论多么健全严密的税制,税负在不同的纳税人、不同的纳税期、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总是存在差别。在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复税制中,税收政策差别普遍存在:不仅有体现政策引导的激励性税收政策、限制性税收政策;又有体现特定减免的照顾性税收政策,以及涉外活动中的维权性税收政策等,而且由于立法技术上的原因,企业在缴纳税种的选择上并不是唯一的。即便同一个税种,其税制要素的规定也不是单一的。由税收政策的这些差别所带来的选择性,为纳税人寻找降低成本、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众多的机会。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方式很多,筹资渠道不同,资金成本不同,所产生的税收效应也不同。根据税法规定,负债筹资所付利息可计人当期费用,在税前列支,利息起到了税收挡板的作用,在一定的负债范围内,企业负债越多,税收负担越小。所以,企业在财务预测和资金决策时就应以税后资金成本作为筹资决策的依据,及早考虑税收筹划,以及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合理搭配,进行税收和整体利益的比较,做出合理的选择,达到权益资本收益的高水平。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可以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选择不同的投资时期、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等,享受国家在特定时期对某些产业和行业的税收优惠。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提高赢利水平。例如,对于享受限期减免所得税优惠的新办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投产初期产量和增大广告费用等方式,一方面推迟获利年度,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知名度,充分挖掘潜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获利初期的利润水平,从而获得更大的节税利益。再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和坏账损失处理办法的选择,利用资产评估增值避税等方式实施纳税筹划,减少纳税成本。
在利润分配中,公司的股利政策不仅影响其股东的个人所得税,而且也影响到该股份公司的现金流量。常见股利的分配形式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若发放现金股利,企业须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个人股东须按20%交纳个人所得税;若发放股票股利,便可以将盈余留在企业内部,股东虽未得到现金收入,却可以从股票价值增加量中获得收益,而且无须交纳个人所得税。企业不支付现金股利,可以增加营运资金,还相对扩大了所有者权益的数量,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增加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
总之,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可以通过利用税收政策,最大可能地争取税收利益,合理安排现金收支,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因此,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的优惠或筹划的空间,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赢利能力,应该成为评价企业赢利能力的一个因素。
税收政策对于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将税收政策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综合评价企业的赢利能力,逐步引导企业提高对税收政策的重视,充分学习和了解国家当前的税收政策,根据税收政策的导向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同时还要看到,财务分析工作不仅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具备丰富的专门知识作基础,如管理学知识、会计知识和统计知识等,而且要求他们运用自身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对现状做出评价、对未来做出估计和预测。为了能够充分估计到税收政策对企业赢利能力的影响,财务分析人员必须精通税收和法律的相关内容,并且能把这些内容和所分析企业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国税收制度体系处在不断改革中,这些变化使企业经营面临新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财务分析人员不仅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还要善于结合新形势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前瞻性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