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的分析方法与角度选择
——更新时间:2006-09-28 12:13:40 点击率: 4565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如果混淆了财务分析主体的不同视角,内外不分,方法不当,就会使得各自的分析目标难以达到。这里需要首先注意的问题,也是成本费用分析的基本要求。造成这种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在于:
1、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使得外部分析人员跃跃欲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功能与质量的期望日益增加,其行为变得更具有选择性和挑剔性。社会需求的重大变化必然对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从关注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生产转向关注质量、送货时间,以及客户对特别性能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反映到生产组织上来,就是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要逐步被能对客户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客户化生产”(定制化生产)所取代。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意味着其按不同的比例消耗制造费用。例如,不同的产品型号、不同的调整时间和不同的批量都会导致各种产品以不同的比例消耗制造费用。这导致成本分配方法面临革命性的进步。
到了20世纪后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成本会计进行了重大变革,主要包括: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的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这是成本会计的一个重大革命;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成本计算;从微观扩展到宏观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计算;市场经济中与价值优化相联系的战略成本会计;完善了与准时制(JIT)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TQC或TQM),强调零缺陷相适应的质量成本会计等新的进展。
成本已非昨日之成本,成本管理和核算也非以前传统的模式,在吸收和消化这些新的观念与思想的过程中,对企业运营水平的评价标准和指标的认识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毕竟成本问题是企业内部分分析的重中之重,其指标的丰富和发展真可称得上是缤纷多彩,难怪外部信息使用者跃跃欲试呢。但是在外部信息使用者注视这如火如荼的变革场景时,我们的信息披露规则限制了他们获取这些内部资料(商业秘密)的自由,而缺乏正常合法信息渠道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更愿意通过猜测或者其他渠道,试图积极应付这场变革而不愿意作壁上观。这种对现存成本费用分析效用的焦虑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对成本费用变化的关注超过了其合理程度,分析内容和方法有时也走出了应有的合理范围。
2、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束缚了企业内部分析人员的思想
目前,通常企业所做的,仅仅通过相对简单的成本会计报表,如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和管理费用明细表等,结合企业生产和预算计划等相关报表进行成本费用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包括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可比产品成本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等;本期产品与历史水平的对比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同行业同类型产品成本的对比分析等。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法。例如,和上年水平等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成本降低的数量和原因。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在懒惰和落后的意识支配下,加上分析武器又实在落后,除了对财务报表的几个数字对比来对比去,没有更高明的手段,得不出什么有用的结论。
就其原因分析,一方面一些企业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条件还不具备,能够提供赖以进行更深层次分析的信息基础相对不足,落后的成本管理只能依赖落后的成本分析,而且,新的成本核算口径实在复杂,单是一个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动因分析,就实在困难,成本数据的粗和乱,给我们带来的阻力实在是太大。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从事企业内部财务分析的工作主体主要是财会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不足也使得他们无法适应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成本费用分析方法。而成本费用分析需要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共同协作完成,过去的仅仅依靠一个岗位的汇总和分析的传统工作方式恐怕也不利于先进分析方法的运用。
为了各自达到成本费用的分析目标,更有效地利用成本费用信息,即外部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和经营业绩,企业内部财务分析人员找出有效降低和控制企业成本费用的关键问题和症结,财务分析人员要合理判断自己能够掌握的成本费用数据,更有效地选择自身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法。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我们认为不能过高要求对成本费用数据分析的作用,要冷静对待成本管理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不要盲目追求新的分析方法,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财务综合分析中去。通过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合理评价企业的业绩水平,这种对企业的评价主要是一种间接认识,是通过经营成果的分析所做的事后评价。作为企业内部分析人员,则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于本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特点的分析方法与模式,通过借鉴和提高分析人员的水平与素质,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广泛发挥成本费用分析在成本管理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