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预算指标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更新时间:2006-09-28 12:46:34 点击率: 4183
事实上,预算的编制和应用需要许多事先设定好的理想条件。在执行预算过程中,除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努力之外,还存在许多变数,如果僵化地理解和应用预算,就会使得成本分析陷入谜团。在成本分析中误用预算资料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忽视影响预算实现的环境变化因素
成本费用的发生与企业任何其他的业务一样,要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当经营环境一旦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或者在某一方面发生比较快的变化时成本费用就会随着发生的变化,或者增长,或者降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往往是难以预料的。例如,企业可能会由于市场因素(例如出现替代品)造成产品的滞销,进而影响正常生产,那么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注意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成本和生产产量的简单增减问题。除此之外,库存费用、销售批量变化、促销和降价措施、材料费用变化和单位固定成本的上升等综合影响会相当复杂,当初的预算和计划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对于预算的这种脆弱防线,尽管可以通过弹性预算等方法进行巩固,但是,当环境因素变化十分复杂时这种预算的实际价值也会进一步降低。
分析人员如果忽视对影响预算实现的环境变化因素的分析,就会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评价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差异。实际上,有时预算和实际数据十分接近时,也并不能意味着所有业务都按照实现的计划很好地运行,因为有时环境的积极变化和消极影响可以抵消。
2、忽视预算编制基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预算编制的基础是指对生产的消耗量和价格因素的预先预计,如运用预计售价、定额消耗量、预计单位采购成本等。在一个经营期间,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对于材料的消耗定额,很可能是因为生产工艺的变化有所调整,也可能会由于生产组织的改进而降低。企业调整定额是经常性的,而价格因素就更多变,市场供需关系千变万化,随时波动。
分析人员一旦忽视了预算基础变化的影响,就会出现把两组基础不同的量进行对比的错误情况,以此为基础做出的结论和解释,是无法真正揭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效果的。
3、忽视不同预算部分的依存关系
分析人员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被预算差异所吸引,对于影响差异的结构性因素分析不够,尤其是缺乏对预算数字之间相互影响因素的关注,导致做出的结论经不起推敲,难以真正对决策发挥作用。企业预算的编制,一般都存在着一定的顺序和过程,其中各个组成部分存在着依存关系和数量联系。例如,产品成本预算总额就和预计产销量有密切关系,或者说决定于预计的产销量,当然还和库存产品的预计数字有关。如果其中前一个预算和实际数字相差很远,后一个预算和实际的差异就会很大。分析人员如果忽视了这层关系,不从中查找真正的原因,就无法找到实际成本费用与预算成本费用发生差异的真相,而简单地仅仅就一个预算数字和实际数字的对比所做出的结论恐怕要大打折扣。
4、片面依赖过于理想的经营目标和方法
企业编制预算往往是建立在一个经营目标和特定的管理模式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把这种经营目标和管理模式过于理想化,就会对困难估计不足,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就会对正常的差异大惊小怪。也就是说,当我们分析到一个很大的差异时,除了考虑和评价我们的实际成本管理工作,还要反思我们的预算是否存在问题。
不同类型的预算编制者对企业将来可能面临的困难的估计是不同的,但比较普遍的是把困难和风险估计得偏小,对有利条件估计得过大。这种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有时就成了财务分析悲观结论的动因。过去的一个笑话可以说明这个道理,有一个人买了一个鸡蛋,就开始计划他的孵鸡生蛋计划,当美梦未醒之时,一个跟头,鸡蛋破了。有些企业的理想主义预算就如同这个美梦,有时偏离预算的情形可以提醒企业改变自己的工作目标,甚至无情的现实有时会成为企业改进管理和保持理性发展的一剂清醒剂。而分析人员执著于对这类差异的成败得失的计较,是否有些不明智呢?
有些预算项目本身在变化,无法对比,还有些特殊费用则根本不可能预告知道。这种实际数字与预算数据不可比的情况随处可见,也使得分析人员一片茫然,有时竟会通过对实际数据的错误归类来满足同预算数字对比的要求。由此可见,财务分析人员如果过于依赖成本费用预算,对预算项目机械地理解与应用,容易使分析工作陷入被动。应该讲,预算的项目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估计成分,因为它所依据的一般是历史资料,但是曾经发生过的费用就一定还会发生吗?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在流动,费用发生的项目也不一定不变。分析人员如果拘泥于预算中所估计会发生的项目,那些由于新的因素而发生的新项目也会被忽略。
面对实际数字和预算数字的差异,如何避免失去冷静和客观的分析态度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对于比较大的差异,分析人员总会产生疑虑,进而做出瓜。所以,在运用预算数字对比时,一定要注意对比制定预算时和费用实际发生时的环境和条件差异,在剔除了重大影响之后,再对照预算标准进行考量和评价。尽管如此,在根据对比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时,仍然要保持一种冷静而谨慎的态度,通过与其他分析手段和指标的综合分析,再做出结论。